qy球友会

qy球友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
资源文档

资源、文档.

可靠性模型与测试性模型的区别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1、可靠性模型

        可靠性模型一般分为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。GJB813等标准规定了在开展可靠性工作时,需要建立和应用可靠性模型进行可靠性预计、分析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基本可靠性模型包括一个可靠性框图和一个相应的可靠性数学模型。基本可靠性模型是一个串联模型,包括那些冗余或者备份、替代工作的单元,都按照串联进行处理,以串联方式评估产品及其组成单元引起的维修及后勤保障要求。

        任务可靠性模型包括一个可靠性框图和一个相应的可靠性数学模型。任务可靠性模型应能描述出完成任务过程中各单元的预定用途。预定用于冗余或者备份工作模式的单元,应该反映为并联结构、N/K结构等。我们平时提到的系统可靠性指标、系统可靠度,往往是指任务可靠度

        2、测试性模型

        根据GJB2547A《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》给出的定义,测试性是:能够体现装备测试性设计特征的,为设计、分析和评估产品的测试性所建立的模型。从该定义可以看出,测试性模型主要表征的是测试行设计特征,可以理解为产品的测试性设计特点、方案等。

        3、可靠性与测试性模型的区别

        结合前段时间给A单位开展的测试性技术服务情况,以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可靠性与测试性模型之间的区别。A单位使用可靠性软件PosVim进行测试性建模时,按照可靠性建模的思路构建测试性模型。比如互为备份的两个泵,在测试性模型建模时将这两个泵按照并联关系绘制。但是,测试性建模提供的模型库中,没有并联模型可使用,怎么办呢?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我们在开展测试性建模时,一定要记住:测试性模型是用来体现产品测试性设计特征/特点的,不是用来体现可靠性特征的!!

        比如上面的户为主备份关系的两个泵,虽然在可靠性建模时要考虑他们之间的故障逻辑关系。但是,在测试性建模时,则不需要考虑他们之间的主备份关系,只需考虑这两个泵之间是否传递信号、是否功能相关、是否设计了测试手段(传感器等)

        为了更清楚理解可靠性模型与测试性模型的关系,以一个简单的电热水器系统案例解释。

        假设热水器由供水系统、电力系统、热水器、热水输出组件4部分组成,其中,在热水器安装了水压、漏电、水温传感器。我们建立电热水器系统的可靠性模型时,假设这个电热水器系统的预期功能/任务是输出热水。要输出热水,那么就需要电力系统、供水系统、热水器、热水输出组件都要正常工作,才能输出热水。为此,建立电热水器系统的可靠性模型,应该是以串联关系建模。构建的可靠性模型如下图所示。然而,在建立电热水器系统的测试性模型时,我们根据测试性模型的概念,需要关心的是电热水器系统4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信号、测试(传感器)。通过分析可知,该电热水器由供水系统输入水信号到热水器中,由电力系统提供电信号到热水器,热水器加热水后输出热水到输出组件,在热水器加水压、漏电、水温传感器。我们可以根据电热水器系统的工作原理绘制其测试性模型,如下图所示。从下面的可靠性模型和测试性模型可以看出,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。电热水器的可靠性模型是按照串联关系构建,而测试性模型是按照工作原理建立。即不考虑串联、并联关系。

物联网系统可靠性模型-参数输入
qy球友会